Quantcast
Channel: 诗人冰花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4

朱小棣|无畏的希望

$
0
0
朱小棣|无畏的希望


       朱小棣 2017

        圣诞新年之际,中外文人都有炉边思考、冬日絮语的传统与佳话,我亦不能免俗,试图加入这一族群,看看书,写写字,留下几行凡思遐想以供后人笑话。今年回到波士顿家中,刻意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陈年旧书,奥巴马的《无畏的希望》,系当年一位邻居馈赠,一直也没读过。因为那时我不仅投身于奥巴马在麻州的竞选,还随一位韩裔波士顿议员跑到邻州挨家挨户地拉选票,早已不去关注他在书里写了啥。如今时过境迁,倒是不妨回头再去看看书中的内容。为了写作摘引方便,我还特意又从图书馆借出该书的中文译本。
  首先中文本译名就让我莞尔。中文里的“无畏”二字刚好和“无谓”同音,今天回顾作者当年给全社会带来的巨大希望以及八年主政的现实,很可能让人感觉到“无谓”。说实话,我自己心目中一直是将原书名译作《敢于希望》的,因为耳畔犹记儿时入心的伟人教导: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或许译作《希望的勇气》还更好一些。多么可惜,当年能够燃起人们希望的火炬,今朝却愈来愈看不清还能源自何处,又在何方。
  平心而论,这本当年的畅销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顺利帮助奥巴马成功竞选,入主白宫。回头来看,其实书写的并不是很好,主要是故事太少,说教太多。哪怕当年这些说教有助于动员选民,今日回首,依然属于无谓。即使像我这样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也会有明日黄花的感觉。
  我所能挖掘到的边角材料,无非让我产生了几点感想或曰无奈。一是,书中把美国两党制政治斗争的愈演愈烈,归宿于里根时代,认为此后被“画上了一道更加尖锐的意识形态的鸿沟”,书里还描绘了国会议员里老一代的议员们尚能维持君子之交的彬彬有礼,两党议员之间仍有深厚私交,可以开心地共进早餐,而新一辈人已经很难坐到一起去了。
  二是,书中刻画的美国所面临的现实矛盾,今日一样也没有得到改善和解决,至少没有在他的任期以内。书里说,“里根政府和克林顿政府的政策修正了自由福利制度中膨胀部分,但是他们改变不了全球竞争和科技革命的潜在现实。工作机会仍然向国外流失—不仅是制造业,还有越来越多的服务业,因为它如计算机基本程序一样可以数字传输。企业继续和高昂的医疗成本角力,美国的进口还是远高于出口,借入还是远多于借出”。这些也全都是希拉里的对手特朗普竞选总统时所描绘的奥巴马治下的美国。
  书中呼唤的是“一种新的政治,它能够唤醒我们的相互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团结整个美利坚民族”,然而可惜这也并没有在他主政期间得以实现。而他在书里的这一段描述依然不是危言耸听。他说,“不管信仰宗教与否,不管肤色是黑是白或棕色,我们都真正地意识到了,这个国家的首要任务正在被忽视。如果不尽快调转航向,我们会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把由强变弱的美国留给后人的一代”。这些话,怎么听起来都像是特朗普的竞选演说,不管他是否真的说过没有。
  更让人沮丧的是,许多书中当年就已经认识到的陷阱,今日还被我们深陷其中,可惜又有几个民主党人今天还肯倾听他的这些忠告。例如书里说,“很抱歉,最后,我还是认为,民主党人采取任何一个更加激进的党派偏见和意识形态的尝试都是对我们的现状的错误判断。我相信,一旦我们夸张或者妖魔化,过于简化或者过分夸大我们所面临的局面,我们就已经输掉了。而且任何时候,只要我们陷入这场政治纷争,我们就必输无疑。对彻底的意识形态的追求,死板的正统观念和对现行的政治争论的一成不变的预测,恰恰是这些使我们无法找到办法来应对作为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是啊,回首上次的总统大选,有多少张选票就输在民主党人这一类的做法行为之中。
  书中为数不多的精彩故事中,甚至还包含这样一个。“曾有一次,随着国会里关于移民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一群激进分子来到我办公室,要求我支持一项私人的援助法案,使三十个墨西哥国民获得合法身份,否则他们将抛下具有合法公民身份的配偶和子女,被美国政府驱逐”。奥巴马的一位智利裔助手丹尼试图向这群人解释,结果“一个激进分子指责丹尼忘了他从哪里来,指责他不是真正的拉美人”。“当我听到发生的这一切时,我既生气又沮丧。我想给那些人打电话,向他们解释美国公民身份是一项特权而非一种权利。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对边境和对法律的尊重,那么他们到美国来的目的,以及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人民所拥有的机会和保护,都将不复存在”。看到这里我真的是笑了,我想任何一位共和党人总统也都会和我一样笑了,因为我们大家的看法竟然是如此的一致。
  所以,于今我事后来读这本书,得到的也不全都是失望。而我从书中看到了希望,简单地说,还是来自于人性,来自于人性的善良,和理性的思考。这里不妨举两个小例子。一是,奥巴马和巴菲特的一段对话。二是,奥巴马父女的对话。书中说他和巴菲特二人就“全球化、经理人报酬、日益增加的贸易赤字和国债,谈了一个小时。巴菲特尤其担忧布什取消遗产税的提议,他认为这个举措造就的将是财富贵族而不是美德贵族。‘如果取消遗产税,’他说,‘基本就是把美国资源的支配权移交给了不劳而获的人,这就好像组建一支2020年奥运会参赛队要从2000年奥运冠军的子女中挑选选手一样’”。
  书中还说到奥巴马的女儿玛丽亚,说她“一直都很早熟,古灵精怪。在她六岁时,我曾和她沿着湖边散步,她突然问我们家是否富裕。我告诉她我们不算富裕,但比大多数人要富裕很多。我问她怎么会想知道这个。‘嗯……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已经打定主意了,我不想特别富有。我想我要的是简单的生活”。看到这里,我笑了。虽然巴菲特和玛丽亚的想法不代表大众,却给人世间添加了一层暖色。
  我不知道玛丽亚长大以后是否早已改变主意,但我曾去过她的中学访问。接待我的教师告诉我,他的前任曾经使用过我的英文传记回忆录《红屋三十年》作为高中教材之一,还顺手拿出一本我的这部书让我签名留念。我于是记起这桩多年前的往事,那时我还曾通过视频和全班同学做过交谈。事后得知,我的书被那一届学生评为当年使用过的教材中最受欢迎的一本。时光飞逝,就连那天出来接见我的校长,也已离开该校回到他自己的故乡迪拜去做校长了。但他那天向我们介绍该校的教会背景以及全校静坐默思的仪式,至今存留在我的脑海中。世界风云变幻,历史后浪推前浪,但基本人性的真实存在,丰富与美好,哪怕甚至是不美好,才是我们探索人世,满足好奇的一份根本动力。
  所以,对我而言,书中最精彩有趣的部分,还不是什么政治,价值观,种族,信仰,等章节,而恰恰是其最后一章,家庭,因为它至少让我看见作者的真实人性:个性,品行,意志,让我倍感人情的温暖,家庭和社会现实生活的严酷、矛盾、但又精彩纷呈的方方面面。下面顺手复述几则小故事吧。
  奥巴马与米歇尔的相识情缘,堪称一段佳话。男方虽然年长三岁,但由于进入法学院较晚,是以实习生的身份出现在米歇尔的办公室的。对于他的进攻,女方一直是避让的,理由是她是实习生的老师,师生不可以约会。最后,男方是这样说的,“那好,我辞职。这总行了吧?你是我的指导老师,你告诉我辞职该找谁。”于是终于说服了她。
  双方家庭背景的不同,刚好形成强烈对比与互补。见到女方家长后,男方的感受是,“像我这样的人,对自己的父亲知之甚少,大部分时光在旅行中度过,四海为家,漂泊不定。弗雷泽和玛丽安为自己和孩子们建立的家园激起我对安定的渴求,唤醒了我对家庭的感觉,我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米歇尔也许从我身上看到了一种甘冒风险、锐意创新、开拓未知国度的生活——一种在她过去从未有过的境界”。
  然而,即使这样,组成家庭以后,双方依然不可避免的会有矛盾。书中如实吐露了作者的心声。“面对疲劳和压力,我们交谈甚少,毫无浪漫可言。当我开始毫无胜算的国会竞选时,米歇尔不再对我的决定掩饰不满。她甚至不能忍受我扫不干净厨房”。“当萨沙出生后……妻子对我的愤怒已溢于言表”。“她的种种指责让我痛心疾首,我认为她这样对我并不公平。毕竟,我没有和年轻人在外狂欢作乐,醉不夜归。我对米歇尔要求不多——我不指望她给我补袜子,也不要求她每天将晚餐做好等我回来。而且,只要有时间,我会尽可能来照顾孩子。我所要求的仅仅是一些温柔。实际上,那时的我已经受够了与米歇尔之间就家庭琐事的无休止的讨价还价,受够了她喋喋不休地列举我该做什么和忘记了做什么,也受够了她的酸溜溜的态度。我提醒她,与大多数家庭比,我们已经非常的幸运。我还提醒她,尽管我缺点不少,但我爱她和孩子胜过一切。我想,她们有我的爱就足够了,就我而言,她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这一大段内心独白,道出了多少已婚男人的心声啊。
  作者坦陈,自己是幸运的,不仅夫妇二人收入不菲,还有岳母帮忙照料,一般普通的美国家庭是没有这样好的条件的。所以,我要复述一下书的《尾声》中的一个故事,可以有助于彻底了解作者的阶级本色。就在作者成功亮相于2004年波士顿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做了极其精彩的演讲之后,《新闻访谈》的主持人采访了他,还回放了他在1996年一次接受采访时的录像。当时他对刚刚在芝加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表达了以下看法:“不错,大会就是交易场……你可以看到每盘价值上万的宴席,鼎鼎有名的金环大酒店。我想,要是那些普通选民看到这个场面,他们确实会有被拒之于选举门外的感觉”。采访者此时单刀直入地问他,“这次大会共有一百五十五名捐款人,筹集了四千万美金,按照你的标准,这比芝加哥的那次还糟。你对此是否感到不快?它会向普通选民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奥巴马回答说,“两个党派都面临政治和金钱问题,但约翰•克里和我个人的投票记录表明我们都支持最适合国情的政策”。“大会不会改变这一做法,但我建议民主党鼓励更多被拒在‘门外’的民众的参与,这样我们就会始终不离代表民众的立党初衷,我们的党也会因此而更加强大”。书中接下来写道:“私下说,我更喜欢自己1996年的那番讲话”。哈哈,你不得不佩服这位老于世故的政治家的机智与聪明,但你也不会忘记他的阶级本性和烙印。而我此刻则更加怀念那个采访人还能够如此公正地诘问两党要人的时代,怀念那个已故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蒂姆•拉瑟特。
  掩卷之余我想要说,书中为数不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则有关小布什的。书中叙及作者当选国会参议员后第一次参加总统出席的早餐。作者回忆起此前已有两次见过布什,“两次我都发现总统很是讨人喜欢,虽然精明、原则性强,但为人耿直,这种耿直为他赢得了两次大选。你不难想象他拥有当地的汽车交易执照,给少年棒球联合会的孩子们当教练,在后院烧烤—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谈话围绕体育和孩子,他定是个有趣的伙伴。但是早饭会议时,我发现了他的另一面……忽然,好像有谁在后面动了一下开关,总统目光如炬,说话声音有些激动,语速急促,让人不习惯,也不希望人打断。他谦和的态度变得救世主般坚定。看着多数共和党参议员同僚全神贯注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此时我注意到权力所能带来的这种危险的距离感,领会到先辈们设计权力制衡体系的英明”。
  所以说,该书还是让我看到了希望,是对于民主制度的希望。哪怕算不上希望,至少也算是获取一份心安。

      http://culture.caixin.com/2018-01-05/101193906.htm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