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闲书,说闲话 | |
董鼎山 2010/3/19
朱小棣
|
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他在哈佛大学住房研究所任高级分析研究员,他的专业显然是工程或科学这方面的。他也是一位作家,曾写过英文自传,也译写了“狄公案”故事。可是归根结蒂,他是一位读书人。读过许多中国作家作品,他把读后印象写出来,缀成为这本“闲书闲话”。每篇短短的,他将他所读过的几位作家特性,简短地但是深入地刻划出来,有时很慷慨,有时很尖酸。他不把名作家大捧特捧,只老实写出自己意见。“闲书闲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是读书人所要看的书,一般找寻消闲品的读者恐不会有大兴趣。
虽然他年不过半百(他出生于1958年),书中所述的作家多半是老人或已作古,很少提到当代时兴的作家(在我们老人眼中,近年大出风头的余秋雨乃是“青年”作家,不过“闲书闲话”确也提过他)。许多其他名字今日青年读者恐不熟悉了:黄源,梁实秋,陈西滢,钱谷融,余英时,夏志清等。 张爱玲,那个读者都会欣赏的。近年来她的遗作在台湾,香港,大陆都非常引人注意。我还记得自己在上海初出茅芦少年时,由于柯灵的推崇而注意,对她的作品非常崇拜。本书作者朱小棣则是因夏志清的推荐而迷上张爱玲。可是对夏志清,他除了拜服夏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外,对夏的散文“鸡窗集”却不敢恭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幸最后一部分还有几篇可看。” 他读了王海龙的“哥大与现代中国”,指出此书“只有三篇分别介绍胡适,徐志摩,冯友兰的涉及此题,顶着这样一个书名,便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他对汪曾祺特别欣赏,虽然“小说质量参差不齐......从他超短篇小说里透露出的小说技巧而言,汪曾祺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已接近举世无双......”我把最后二句话特别引出来,因为我觉得一位书评家写得如此夸张是很危险的。当年我在爱荷华写作计划与国际作家相处时,初次逢见汪曾祺,不但喜爱他的著作,也喜爱他的个性人品,并吃了他特制的汤面。朱小棣的文章引起我对这位老好人的惦念。 如我一样,朱先生也喜爱董桥的散文,但他不爱董桥文中的“汉字与英文混杂相间,你争我抢,令人眼花缭乱”。其实董桥中英文学的博识是我所最欣赏的,他用英文字乃是文章所需。不过我同意朱先生所指出的某些评论家文字对董的“胡吹乱捧”。 写评论必须真诚公正,不能非捧即骂。那是我的信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