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诗人冰花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4

[侨报]朱小棣:有花如冰我不识

$
0
0
有花如冰我不识
朱小棣 【马里兰州】
图为朱小棣现场与文友冰花交换著作。(杨 扬摄)



几天前应邀去华府华人作家协会去演讲。刚一入场就有一位高挑女子热情洋溢地朝我走来,自我介绍是多年前就已结识的网友,让我猜猜看她是谁。我两眼昏花、一时窘迫,只好承认自己是笨伯,于是她说她叫冰花。啊,原来是多年前我在网上曾经编辑过的一个文艺刊物的撰稿人,在海外华人圈子里亦颇有名气的诗人冰花。
热情洋溢的她,顶着这样一个笔名,夸张浪漫到了极致,难怪要去做诗人。在我演讲过程中,她一直恭恭敬敬地坐在第一排。轮到听众提问时,她开口便问我对诗歌的看法,简直近乎于问道于盲。我赶紧声明我不懂诗,又急中生智地找出一段收录于自己近作的“诗论”来做挡箭牌。
记得我是这样写的,“对于诗歌,我向来是门外汉。这里暂且不谈的是,解读诗歌会有分歧,因为那是肯定的。也不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也是必然的。同一首诗,你去问两个名家,一个可能说极好,一个可能说极坏。记得这话好像是刘半农说的,真真讲到了我的心坎儿上”。
也就是说,相比其他艺术形式而言,诗歌是最无定论的,各人眼中的好诗,往往大异其趣。手头现成的例子就是,当我演讲完毕,冰花拿出一本她的诗集相赠,我回家翻开一看,前面有两篇推荐性的序言。二位作者恭维举例推荐的冰花的诗,竟然没有一首是一样的。而在我这个诗盲眼里,先是完全不理解第一位的推荐,接下来虽然能领会第二位推荐的几首,但很快又不能理解他接下去推荐的另外几首了。可见就是在三位读者那里,也不能统一认识。 
这本诗集名叫《这就是爱》,除了两篇序言外,还有冰花的诗作一百二十五篇,结集在这样一部书名下,应该都算是爱情诗了。可惜我不但不懂诗,尤其是不懂爱情诗。可怜我这一辈子,连一首情诗都没有写过,你说算不算情商等于零?
就连我这样的诗盲,也从冰花的这批诗里看出了一点情趣。例如,有一首诗是这样的:

《一句话的代价》

等待一句话
花了一年的代价
有了一句话
不是  等待的一句话
于是  付出了终生的代价

 真是一首具有哲理悟性的爱情小诗。然而,恕我直言,如果是我有这样的灵感写得
出这样的好诗,我会做一处细微的改动,细微到连一个字都不改,只是稍微挪动一个位置。我会把“不是 等待的一句话”,写成:“不 是等待的一句话”。这样调整一下音律的节奏,或许会更加顺畅自如一些。试问,变成这样可好?

《一句话的代价》

等待一句话
花了一年的代价
有了一句话
不  是等待的一句话
于是  付出了终生的代价 

这次阅读时,有一首小诗似曾相识,因为当年好像编入过我主编的网上文学杂志。它是这样写的:

《惊鸟》

哦 吓了一跳
原来是一只鸟
从树上飞走

不知道
是我吓着了它
还是它吓着了我

好牛的鸟
我回头
它没回头

我不知道这首诗,算不算爱情诗,哪里算爱情诗,但如果算,想一想,还真牛!

当然,冰花笔下还有更直白的爱情诗,但也写得深沉、大度、隽永。例如这样三首:


《爱恋》

有没有这样一种爱恋
离开你
变成你身后的一双眼
寒风来前
把披风搭在你的肩

有没有这样一种爱恋
离开你
变成你的左右手
下雨前
为你撑起一把伞

有没有这样一种爱恋
离开你
让往日的誓言
通过别人来兑现
你却蒙在鼓里边

有没有这样一种爱恋
离开你
忍辱负重吞下千恨万怨
只为你
有个更美好的明天

《如果》
如果我的爱
成了你的负担
如果我的真心呼唤
不能使你的心意回转
请你一定要告诉我
我会选择悄然离开

我会重新适应
没有你的生活
也会慢慢地寻找答案
为什么我真诚付出
收获却是如此的干瘪
我还会把你藏在心窝
也会为你
一声声祈祷平安

当你到了鬓发花白的残年
回忆你的一生的爱恋
我也能占据一个小小的空间
那样
我因你而苦了的余生
就没有了一丝丝的怨

《你在》
你在
有约见
有分手
你不在
天天见面
赶也赶不走

 当然,也有写得活泼有趣的,例如这一首,投入邮筒的岂止是一封信,分明是一颗心哟:
《投心》

早春
把狂跳的心
装入信封
羞到信箱
咬咬牙  手一松儿
一颗心滑入

脸红  捂住双眼
手缝里边  没人看见
跑开  一溜烟儿

 综上所述,冰花的这本诗集里,有着上述值得玩味的几首小诗。我曾在一篇写卞之琳的书话里说过,“舞台上的戏剧演员,哪怕是名角,随便哪场演出也不能稍有差错,一个晚上演砸了,很可能就毁了一辈子的名声。而对于诗人,读者则几乎是给予无尽的宽容,从来不在乎诗人写过多少坏诗烂诗,只要能有一首满意就行。一首十足的好诗,就能让一个人一辈子无愧于诗人的桂冠。”。
所以,能有以上几首不错的小诗,这本诗集也就应该算是物有所值了。何况还有下面这样一首:
《双面扇》

一面是春  一面是秋
你是那春  我是那秋

春与秋
一纸之隔 
天涯之遥

春与秋
常有相同的温度
却永远不属于
相同的季节

说了大半天,我这个诗盲
和诗人冰花,恰只是
常有相同的温度
却永远不属于
相同的季节

2016年12月13日星期二

http://ny2.uschinapress.com/category/4222-12-18-2016.html



华府作协十二月份讲座“域外闲读” 散文随笔作家朱小棣公开演讲

英漢雙語作家朱小棣將於2016年12月10日在華府作協與大家分享他多年以來讀書寫作的經驗體會,以文會友,並和與會者交流互動,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域外閒讀》是朱小棣即將在中國大陸出版的第五部散文隨筆書話,該書一如既往地展現了他的個人品牌、獨特風格與主旨立意,或可用三句短語來凝練總結:塵封書頁,文字百味,重識中國。美國著名傳記作家羅斯·特里爾先生曾多次點讚朱小棣,稱譽他正在成為中國散文隨筆書話世界裡的一位領軍人物。

華府作協很榮幸地邀請到知名作家朱小棣演講「域外閒讀」,分享在域外閒讀中文書的心路歷程、心得感悟,以及在域外的中文寫作、隨筆書話,講座肯定精彩,歡迎會員同好、舊雨新知共襄盛會。會員免費,非會員酌收場地費$5。會後有簽名、合影、聚餐。

日期:12月10日(星期六),10:30–12:30
講題:「域外閒讀」
講者:朱小棣
地點:華府華僑文教服務中心(TECRO)
地址:901 Wind River Lane,Gaithersburg MD 20878
聯絡人:賈明文(301-237-0501)、王志榮(240-506-6687) 、陳小青(443-791-6554)、金慶松(703-291-4201、chin8673@yahoo.com)

講者簡歷:朱小棣畢業於MIT,現為美國安生文教交流基金會華盛頓辦公室副主任,曾在中國高校任教、Arthur Andersen公司擔任管理顧問、及哈佛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其英文 自傳Thirty Years in a Red House榮獲美國圖書館專業雜誌《Choice》授予的1998年度 「傑出圖書」稱號。2006年出版的英文小說Tales of Judge Dee,之後被譯成法文在巴黎 出版,並獲得法國具有百年歷史的《歷史》雜誌提名,在所設立的第一屆「歷史偵探小說大獎」中獲得第四名;2011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翻譯成中文出版,譯名《新狄公案》。200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隨筆書話集《閒書閒話》,隨後陸續出版了《地老天荒讀書閒》、《閒讀近乎勇》、《等閒識得書幾卷》,都廣受好評。近年來,他與胞姐、著名教育學專家朱小蔓,合著出版了《朱小蔓朱小棣跨洋對話—出國留學與教育「立人」》,以 及父親的傳記《朱啓鑾畫傳》。去年12月,《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人物》雜誌,將其作為環球文化人物向讀者推介。自那時起,他開始成為財新網文化專欄作家,每兩週發表一篇專欄文章。今年7月,他和任興華老師編著出版了《遊學看美國--跟隨中美青年大使 體悟美國中學生活》一書,生動描述對比了中美教育的種種差異。


(杨 扬摄)


(杨 扬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