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诗歌诠释爱情的诗人
冰花曾因工作太忙, 曾几乎停止了写诗。但过去写的诗许多她都能倒背如流。 一次, 她和单位的宣传部长一起乘电梯时, 她背诵了 《走啊走》,他问是谁写的? 说非常好。她说: “是我写的” 。他很惊诧,因为他没想到这位财务主管还会写诗。后来她把诗稿拿给他们看,大家争着传阅。 不久,全公司的人都知道她会写诗了。单位计划部门的小康以前在出版社工作,他把她的诗拿给出版社的主编看,那位主编说诗写得很好,可主题是写个人的情感, 上边审查严格,不便出版。 受到出版社主编的婉言谢绝,她当时真的很伤心, 受挫感是有的, 她不理解为何说作品很好又不给出版? 写个人情感又有何不好? 但同事和朋友们都表示喜爱她的诗,还有同事和朋友四处奔波为她出诗集,让她很感动。 出版社的冷与同事和读者朋友的热, 让她心里得到了平衡。而无论冷与热, 都没有影响她后来的创作。 因为, 她写诗不是为了出版,写诗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她是心里有话要说, 情里有歌要唱。而和她们有业务联系的保险公司的小黄, 他读了她的诗后对她说, 他和他姐姐都很喜爱冰花的诗,他还说服了他的科长,准备特批两万元由保险公司来赞助她出书,他还把写序的人都找好了。 可这时, 她申请去美国的签证下来了, 出书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2008年 在美国家中
15年前没办成的事,15年后的2008年,她的第一本诗集《溪水边的玫瑰》出版了, 此诗集受到好评如潮。收到海内外评论70多篇。
冰花的第二本诗集《这就是爱》,于2013年1月出版, 此诗集精选了她在过去近30年间创作的诗歌130首, 该诗集记录了她对两性情感的透彻感悟, 讴歌了情感之美和生命之美。
全书 从“十七岁”、“不是轻浮 不是飘”、“秋天的新娘”和“双面扇” 、 “那扇门”,到“写诗的女人”。以清纯、自然、 真挚的笔调, 诠释了女性的情感。 一首首发自心灵的精美诗篇, 如泣如诉如歌, 一路飘着沁人心脾的玫瑰芳香。
把人间的复杂情感融入大自然, 以大自然物象来准确地抒发人类的美好情感是冰花诗歌的主要特色, 她的诗歌有着震撼心灵的独特魔力。
在这本新书的后记里, 冰花写到: “在我内心世界里,有一片独属于我的理想天空,那里有我刻骨铭心的情怀与追求。我在理想的梦中,编织着自己的花环,在爱情的四季里走游着。困惑的我,在河边漫步,听到一首歌,看见一朵花,迎来一阵风,望着一棵树,都会触动我的心弦,让我感动的落泪,发出吟唱。从写诗文中, 我为自己找到了内心的幸福与安宁。 我也知道,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可以用诗歌弘扬人间的真情与美好。因为,诗不仅只是个人情感的出海口和放飞自我理想的鸽子。做为一个诗人, 更是应该让诗成为众人情感的代言人。
我认为振兴中华文化首先要振兴中国诗歌。因为, 自古以来, 诗歌的繁荣是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在物欲横流、拜金成风的当下, 关注和重视诗歌有着特殊的意义。而诗人写出优秀的诗歌应视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
对于诗歌我力求做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真挚的情感,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独特的风格。使我的诗真正成为来自心灵的自然流露,发自生命的真诚吟唱。身居海外的我,坚持用母语写作,让我有了文化的归属感,创作诗歌成为我坚守的心灵家园。仿佛没有了诗我就一无所有,有了诗我就拥有了一切。 ”
冰花虽然有个英文笔名叫ROSE LU 。然而, 不是因为她名字叫ROSE (玫瑰), 人们叫她“一号玫瑰” 、 “玫瑰诗人” 、 和“诗坛玫瑰”, 而是因为她的诗歌深深地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喜爱, 尤其是她的爱情诗, 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冰花首先是以爱情诗而蜚声海内外, 她的散文、随笔、文学评论和小说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她的作品都透着冰花般的晶莹, 和对生活的真诚与挚爱。
网友们和文友们还亲切地称她为“情诗皇后”、“情诗女圣” 、“诗海里的美人鱼” 、“海外的席慕容” 、“新时代的舒婷”、“清纯的女诗人” 、“网络情诗红人” 、“是和冰心一样爱的代言人”、等等。
冰花的诗歌作品, 不仅受到网友和文友的推崇和好评, 更得到了文坛资深作家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阿红
著名诗人阿红赠冰花墨宝
冰花的诗流畅、自然、清新。真挚——向你倾诉对生活的哲思。她的倾诉,用心灵倾诉,不仅倾诉她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对客体的情绪,而且包含她对客体的所启发出来的、她得到的对生活的哲思。她的诗很少简单的描写对象,没有,我看很好,这很好。我很喜欢冰花这种诗。
—— 著名诗人、评论家 阿红
据说20年前,冰花的朋友曾把她的诗拿给了中国一个出版社的编辑看,那位编辑说诗虽好,但书的主题不易得到批准。如果当时那位编辑开放一点胆大一点,说不定冰花早就成为大陆的席慕蓉了呢。好在紧跟着而来的网络时代,作者无需经过编辑这个瓶颈就能直接同读者打交道,于是她的诗便破网而出了。冰花善于将复杂而缠绵的情愫寓于大自然的景物中,来抒发情怀。她的诗清纯亮丽、空灵隽永、婉约典雅。
——著名诗人 非马
我为汉语诗坛出了一个国际诗人冰花感到很自豪! 现在的冰花,不仅仅是她自己,而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文本,汉语诗并没有沉默,而是正崛起在世界诗坛上。纵观冰花所诗,我用一句话给定位:意象新颖,境界深邃,美的高格。
——著名诗人、书画家 王耀东
在诗坛一片死寂的年代,冰花的玫瑰独自吐芳,何等叫人惊讶的奇迹! 她的成功之作,都是以爱情的“最大公约数”为依据的。冰花是有独特美学追求的卓越诗人,她的诗路,比起网上一抓一大把的诗人来,艰难得多,寂寞得多。
——著名散文家、诗人刘荒田
文学的殿堂,诗为皇冠。古希腊有戏剧,欧洲有小说,中国有诗。然而,今天的华语文坛,英雄不在,理想消退,众生喧哗之中,古老的汉字竟看不到“诗”的光芒。就在这“无诗”的年代,一声清脆美妙的“芦笛”在海外悄然吹响,吹醒了自然,吹绿了生命,吹出了爱与美,吹进了多少人干渴的心田。她,就是冰花,一位在异国的月光下栽种玫瑰的诗人,一位多次荣获国际华语诗歌大赛的金奖得主。她用【这就是爱】,告诉我们“生命需要诗,人类需要爱”!
——美国华裔著名评论家 陈瑞琳
讴歌生命之爱和情感之美,是冰花诗作的核心意向。作家以非常出色的诗句,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充满活力的美妙境界,把女性特有的温柔、温暖和爱的情怀,用她自已特有的情绪方式、语言方式和节奏方式,酣暢通透地传达到读者的心灵深处。诗人在“花园里”,在“溪水边”,乃至在自己整个生命的原野上,为人们,为未來,为理想,精心培育着馥郁的玫瑰花香,也培育着美好。赤子般的热情和真诚,令诗人在创作中自觉地、难能可贵地实践着国学大师王国维对纳兰性德的称颂:‘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多年來,诗坛已少见冰花这种震颤灵魂的童贞般的纯洁与坦率。作者跨文化的诗歌创作,必将受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种读者的共同喜爱。
——加拿大著名评论家、作家林楠
作为一个女性,本来有一颗敏感的心,但正因敏感,许多女诗人的爱情诗便易失之铺陈而少了深度,而冰花的爱情诗,却能在平实中透出一丝丝晶莹的情和爱,有时忽有凄美之境,如寒冷的火焰般竟有另一种炽烈,令人感动。
——香港诗评家协会会长 夏智定
喜欢冰花的诗,是因为她的诗常有峰回路转的奇奥,原本直露的感情的流向,因为沿途的风光,因为曲折的奔流,使这感情的流势看来更有奇特的景观——平淡的文字,未必不能造出绚烂的图景。
——新加坡著名评论家 怀 鹰
冰花的诗歌作品曾在海内外多次获奖。如, 2010年荣获首届全球华语爱情诗大赛“梁祝杯”金奖; 2011年8月第31届世界诗人大会上获得“相信爱情(Belief in Love)”奖等。
近年来, 冰花也开始在英文刊物发表作品,
和美国作家互动和交流,
也受到了英文文坛的欢迎和喜爱。在她的一些诗歌作品里,
凝结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其中,夺魁之一的是一首《不是轻浮不是漂》和《双面扇》。
不是轻浮 不是漂
河水溢出堤岸
柳枝摇点水面
不是轻浮 不是漂
海水拥抱沙滩
浪花抚摸石礁
不是轻浮 不是漂
It's neither frivolous nor drifty
Water in the river swells over its banks
Willow branches brush the water
It's neither frivolous nor drifty
Water in the ocean embraces the beaches
Waves caress the reefs
It's neither frivolous nor drifty
双面扇
一面是春
一面是秋
你是那春
我是那秋
春与秋
一纸之隔
天涯之遥
春与秋
常有相同的温度
却永远不属于
相同的季节
A Fan
One side is spring
the other autumn
you are the spring
I the autumn
the spring and the autumn
on opposite sides of a paper
o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orners of the world
spring and autumn
with temperatures alike
yet never belong
to the same season
她有一百多首诗被翻译成了英文,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英文刊物和网站发表。
冰花诗歌作品研讨会2013年1月20日在沈阳召开
2013年1月20日,《冰花诗歌作品研讨会》由中国诗赋学会主办。由中国诗赋杂志新诗栏目主编白天鹅的情人(胡世远)先生主持。冰花、胡宏伟、萨仁图娅、万琦、宁珍志、孙五郎、石梦溪、戴维等共18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冰花的部分作品进行了朗诵。 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融洽,观点新颖而深刻。冰花自然、清新 、真诚、富有哲思的诗歌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使大家对冰花的作品有了更深和更多的了解。与会人员对冰花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致认为研讨会精彩、丰富、诚挚、温暖。
2013年3月20日央视四台“华人世界”特别播出“冰花,为爱行走天涯”专访节目。
主持人: 叶迎春 编导:刘颖 摄像:宋华阳 配音:张彤
冰花一直认为, 人们对她的评价太高了, 让她难以承重。但从中她也深深感到了大家对她的厚爱和期望。她是一个不爱抛头露面的人, 曾多次拒绝笔会和文学会议的邀请。 因为在她看来, 作家和诗人是靠作品说话, 常抛头露面那是演员和艺人的事。 她还认为作家和诗人要耐得住寂寞, 才能用心灵写出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这也是她一出场, 便有“大雨落幽燕”之势。
金杯和银杯,不如读者的口碑。读者喜爱冰花的作品, 网友们把她的近百首诗歌作品翻译成了英文, 还把她的数十首诗歌做成了朗诵视频, 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冰花的情诗有让无数读者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田。她不仅情诗出色, 随着冰花的诗歌创作越来越多,她在海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接地气。她的诗歌《过年》《辞旧迎新》《穿旗袍的女子》等登上美国大华府2014、2016年春晚。
2016年大华府春晚 前央视节目祝持人张莉朗诵冰花的诗《过年》
过年
冰花
走进新的一年
春节总是绕不过去的村庄
儿时张灯结彩的街道
梦中变了模样
童年一起看烟花的伙伴
梦里多了陌生
梦中总是匆忙踏上归程
又总是赶不上航班
急醒了又添新惆怅
漂泊似流放
生活在
没有标注三十和初一的西历
谁会在乎我的乡愁
多想
化为一副春联
贴在家乡的门上
多想
变成一幅年画
贴在了家乡的墙上
多想
把一切丢掉
只要
和妈妈一起包饺子
和弟弟一起燃鞭炮
春节
点亮了我的乡愁
把眼泪留下
让我的乡愁回家过个年吧
2016年大华府春晚 【YI之声广播】总裁 在朗诵冰花的《穿旗袍的女子》
穿旗袍的女子
冰花
有一首诗
不是诗人所写
而是穿旗袍的女子所作
这首诗
不是写在纸上
而是写在古镇的小巷里
写在行走的风中
云鬓高挽
双目秋波
玉面淡施
柳腰曼妙
水曲线
在身姿上摇曳
油布伞下
婉约中透着风情万种
粉绿
荷塘月色
蓝白
青花瓷
五彩
花鸟飞蝶
清淡
水墨山水
还有富丽堂皇的龙飞凤舞
望一眼
便醉了江南的烟雨
看一眼
便醒了古都的春秋
穿旗袍的女子
让绫罗绸缎
温暖了丝绸之路
让旗袍成为永恒的经典
穿旗袍的女子
美
不风骚
含而不露
媚
而不妖
凹凸有致
穿旗袍的女子
轻风
为你而歌
细雨
为你而落
你的高贵
惊艳波涛
你的芬芳
溢满九州
你的国色天香
弹奏出东方神韵
穿旗袍的女子
你是谜
走在巷间
你是诗
写在风中
你就是人间最美的春光
冰花(右二)在2016年美国大华府春晚
结束语: 丽华,不是玫瑰胜似玫瑰; 冰花,不是梨花胜似梨花。从冰花的事业, 家庭和诗情的多彩人生中, 让我们看到一个坚毅、睿智、温柔、贤惠、浪漫又诗情飞扬的立体冰花, 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位诗人的成长过程, 和她的文学才华与成就。冰花在海外坚持用母语创作, 用诗歌来坚守心灵的家园, 在诗歌创作中重新找到了新的自我。同时, 她用情诗诠释了人间的爱情,用情诗把爱情留住。她的诗歌创作也为海外文学, 中国文学, 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一朵朵芬芳的玫瑰。我们期待冰花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让她的诗歌玫瑰放出更多的光芒,让她的诗歌玫瑰带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和东方神韵走向世界。
冰花简介
冰花 (Rose Lu), 本名鲁丽华, 美国著名华裔诗人, 家乡辽宁沈阳。1985年, 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曾任中国航空油料公司首任财务主管,南洋船务公司首届董事。90年代初,移居美国, 转读财税专业。现为马里兰州会计师。
为《诗中国》杂志顾问, 海内外20多家著名文学网站的专栏诗人。被誉为“情诗皇后”、“情诗女圣” 、“诗坛玫瑰” 、“诗海里的美人鱼” 、“网络情诗红人” 、“海外的席慕容” 、“清纯的女诗人” 、“和冰心一样的女作家” 、新时代的舒婷等,是海外诗人的领军人物。
其作品散见侨报等海内外多种报刊及多种合集、年鉴, 并有百余首诗作被译成英文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印度、泰国等国发表,并将有诗歌被译成韩文、法文等文字。有数十首诗歌被制作成中英文朗诵视频广为流传。著有诗集《这就是爱》 (THIS IS LOVE) 、《溪水边的玫瑰》 (ROSES BY THE STREAM) 、《朝露与落英》 (MORNING DEW AND DRIFTING PETALS) (合著) 。 其诗歌《荷的心事》获首届“梁祝杯”全球华语爱情诗大赛金奖; 诗歌《不是轻浮 不是漂》和《双面扇》荣获第31届世界诗人大会"相信爱情(Belief in Love)"奖。2013年3月20日央视四台“华人世界”特别播出“冰花,为爱行走天涯”专访节目。诗歌《过年》《辞旧迎新》《穿旗袍的女子》等登上美国大华府2014、2016年春晚。
冰花 (摄影 田敏 于 2016年11月4日)